《INPUT最高效學習法》:深化記憶的有效策略

號稱日本「最會輸入與輸出的精神科醫師」樺澤紫苑,將他10年以上的實踐經驗濃縮其中,帶領讀者脫離「資訊過載」的洪流,轉化為真正的「知識」與「智慧」,成為高效且有生產力的人,進而收穫幸福人生。

選書的起心動念?

上週查資料時,讀到一位資深商業工作者劉奕酉的部落格文章,其中提到日本人氣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談閱讀的著作。我思考著,既然是由傑出人士公開認同的人物,肯定有值得一探的地方!於是,我立刻購買了他在日本Amazon商業書籍中相當暢銷的兩本書《INPUT最高學習法》和《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》。收到書後,一口氣就讀完了《INPUT最高學習法》。趁著記憶猶新,迅速梳理與產出的這篇筆記,而這樣的行動,正是本書的「核心精神」。

簡單說一下這本書 💬

號稱日本「最會輸入與輸出的精神科醫師」樺澤紫苑,將他10年以上的實踐經驗濃縮其中,帶領讀者脫離「資訊過載」的洪流,轉化為真正的「知識」與「智慧」,成為高效且有生產力的人,進而收穫幸福人生。

本書包含7個章節,精煉出80條基於腦科學的輸入法則,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現,每條法則平均僅用2~3頁的圖文解說,讓讀者能夠快速理解、吸收與應用,方便隨時拿起學習或複習。

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,我將筆記分為三個類別。接下來會針對這三個類別,選出1~2個特別印象深刻的內容與大家分享。希望透過這些分享,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靈感。

一、當頭棒喝的想法💡

「輸入」與「輸出」並非獨立作業,反而是一體兩面。

書中重新定義了「INPUT」的意涵。作者認為,當資訊進入大腦後,如果沒有被真正「保存」,就如同電腦裡的資料沒有存檔成功。而是否成功存檔,就像讀取檔案一樣,應以「可重現」為標準,這一點非常精準。

讀到這段時,我才意識到自己常常會將能否「重現」與「說明」視為OUTPUT的標準,不斷思考如何有效輸出,但其實輸入與輸出是一體兩面,無法輸出等同於沒有輸入,這並非單向的成功輸入

看見標靶才能射中紅心,聽起來廢話,但大腦就是這麼運作。

從上述「保存」的邏輯出發,重新構建思維與行動,就能理解書中的AZ原則。AZ的概念就像這樣——當我們談到路上某個汽車品牌,可能覺得它不常見,但在談過之後開車上路,會發現它突然隨處可見。刻意植入某些意象,大腦對於喜好與關注的天線會被啟動,無意識中精挑細選出與目標相關的資訊。

帶著「接下來會需要輸出些什麼」的預設去聽讀,就像看得見標靶,才能瞄準紅心。設立目標能夠更專注地篩選、思考與整合,最後將需要的內容儲存進大腦。這樣的現象更真實地展現「有意識地確立輸出目標」的重要性。

沒有記取知識與教訓,可能是種損失?

作者認為,沒有輸入的閱讀就等於沒有記憶,半年或一年後會忘記大部分內容,這樣即使讀過,也沒有意義。書中有一句話特別值得玩味,他說:「應該是說,由於還花了時間和金錢,所以反而是一種損失。」我認為,這不僅限於閱讀,工作中的經驗積累、成長,甚至生命中的學習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
二、值得 highlight 的行動概念 📝

高頻輸出,轉換短期資訊為長期應用工具。

根據研究,在輸入後的兩星期內進行三次以上的輸出,所學內容就能轉化為長期記憶。如果無法達成這個目標,也可以在兩星期內進行三次以上的再輸入,以加強記憶效果。

這個學習模式的好處,也許不僅於語言學習與技能培養等的記憶提升。我強烈支持將這一模式應用於人際相處、習慣養成或情緒管理等其他生活層面。畢竟,問題從不缺少解決方案,缺乏的往往是實踐。身體喜歡讓大腦已習慣的「長期方案」發號行動司令,而這些行動本身可能就是問題所在。如果能夠堅持輸入有益的知識,並落實「重複執行(輸出)積極的行動」,這將成為思維中的「新長期方案」,為生活帶來實質且可觀的益處。


三、生活實驗場 👩🏻‍🔬

輕鬆減壓小妙招,提升學習效率

書中提到,大腦一旦進入放鬆狀態,就會開始產生 𝛼 波。睜開眼睛時,大腦主要處於較高頻的 β 波狀態;閉上眼睛時,大腦基本上會開始釋放舒壓的 𝛼 波。閉眼爲高度修復的休息技巧,可提升學習續航力。

據網路搜尋結果,閉眼搭配冥想或正念練習,效果會更加顯著。我會將這個簡單易行,又有助於自我提升的小技巧納入我的工作與學習節奏中。你也可以試一試!

養成「好睡眠」與「增強記憶」的新鮮嘗試

多虧了《原子習慣》的啟發,自從讀完書的那天起,我就開始嚴格區分房間中的學習、睡眠與運動區域。我的手機、電腦和書本再也不會放在床上,這也顯著改善了起床後的第一個習慣。依照《INPUT最高學習法》的建議,我計劃加入兩個新習慣的測試,邁向更優質的生活品質。

  1. 睡前一小時不看手機 ➠ 改善睡眠質量
  2. 將學習場所分散至不同地點 ➠ 增強記憶效果

整體來說,我認為這本書適合一直在學習,但總覺得無法學以致用,或是持續在尋找提升學習效率方法的朋友。不過,書中的論述略顯簡單,或許不必特意購買,去圖書館借來讀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把新鮮的觀點記錄下來,再自行發展與應用。